30万吨级人工航道效益好
2009-3-31 13:24:35
中国第一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舟山港域虾峙门口外航道,自去年11月通航以来,累计通航未减载的超大型船舶达36艘,通航货物900万吨左右,初步呈现出深水航道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虾峙门口外深水航道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份共通航13艘,2月份通航12艘,3月份通航11艘。通过该航道最大的吃水船舶是3月6日靠泊马迹山原油码头的“公爵号”油轮,通航吃水为21.17米,载货27.4万吨。
虾峙门口外深水航道是第一条建成的30万吨级人工航道,该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由浙江省发改委批准,批准的总投资为48565万元。虾峙门口外深水航槽的启用,打通了东海外海区连接自然深水港区和航道的瓶颈,大举降低货船的运输成本、减少海面污染和发生海上交通事故的风险。
据测算,目前每年进出宁波─舟山港的15万吨级船舶至少有400多艘,30万吨级的超大型船舶也有近200艘。随著全球经济逐步回暖,以及宁波─舟山港众多大吨位码头陆续投入生产运行,通过虾峙门口外深水航槽的大型船舶日益增多,虾峙门口外航道将极大的提升宁波─舟山港在国际航运业的地位,对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口资源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有著积极的促进意义。
德万名造船工人将失业
德国金属业工会IG Metall负责人布兰高日前在法兰克福发出警告,现时各种船型市场运力都出现过剩,当地可能会有1万名船厂工人会失去工作,占德国制船业劳动市场总量十分之一。
据该工会最新市场统计显示,海运市场运力过剩问题会持续到2020年,预计集装箱船新船需求难以短期内复苏,呼吁船厂将发展目标更专注在环保和节能的船型上,同时扩充产品种类,弥补集装箱新船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工会认为,全球政府往后必然加大限制有害物质排放,船公司亦期望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德国船厂可抢先有关船型,保持自身优势。布兰高认为,只要船厂目标正确和善用削减工时措施,是没有理由解雇当地船厂工人。长江航行警戒区明日撤销
江苏海事局通航处此间表示,根据中国海事局批覆,该局将于4月1日撤销西新圩船舶航行警戒区,同时撤销西新圩船舶航行警戒区至太平洲上口船舶航行警戒区特定航路。
西新圩航行警戒区是长江江苏段第一个航行警戒区,设立之初是考虑到上游嘶马航道处的弯段水流对上行航速慢船舶操纵影响而划定的穿越区,是为了防止船舶碰撞事故和险情多发的过渡性设置。为保障航行安全,警戒区附近水域一直是海事部门的安全监管重点水域。
近年来,随著江苏水运经济的发展,长江泰州段日益繁忙,日船舶交通流量达约2500艘。而随著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的推行和完善,大小船舶有序航行,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因此,为了促进水运经济发展,江苏海事局专门会同航海专家对警戒区附近通航状况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根据西新圩警戒区目前的水流及航行条件积极探索撤销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