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撤离韩国股市近30% 国内散户间接“填空”

2008-12-24 9:27:32

      十年前,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韩国,当地金融市场代价惨痛。十年后,韩国同样没能躲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同样悲情,但韩国政府此时似乎更有经验了,经济也远不及十年前萧条。一个更好的例子是,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高管层近期频频访华,试图“反周期”地吸引国内企业去韩国上市。KRX的目标是,今后两年内至少30家中国企业能挂牌上市,5年内100家中国企业赴韩上市。而目前,在韩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仅3家。

  近日,记者专访了正在访华推介的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董事长李正焕。他认为,3.8亿美元平准基金的入市,使投资者信心更快得以恢复,外资撤退留下的市场空白也被国内投资者通过各种投资方式填补。

  外资撤出近30%

  记者:韩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救市?近期韩国政府投入了3.8亿美元的救市资金,这是不是韩国政府的平准基金?与1990年的平准基金性质一样么?

  李正焕:10月,韩国政府发布市场稳定政策,韩交所的成交量逐渐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上。

  韩国政府投入的3.8亿美元救市资金与1990年的平准基金性质不同。1990年那次是由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发起设立,有一定的法律地位。而此次设立的基金与2003年设立的基金相同。当时韩国股市低迷,由KRX、KSD(Korea Securities Depository,韩国证券保管中心)和韩国证券业协会共同设立了总值4000亿韩元的平准基金,由KRX出资50%,KSD和证券业协会出资另外的50%。我们在2003年买入后于2006-2007年卖出,收益超过3倍。

  此次基金的总出资额5000亿韩元,同样由KRX出资50%,KSD与证券业协会共同出资另外50%。目前企业发债困难,韩国政府也考虑在债券市场设置平准基金。

  记者:韩国经历过1997年金融危机之痛,引发是次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资撤离。而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也发生了外资撤离的现象,这对韩国市场有何影响?

  李正焕:目前外资在韩国市场的持股比例是28.9%。2006年夏天达到了44%的最高点,外资的撤出比例达30%左右。虽然总的比例下降了,但外资在韩国蓝筹股的持股比例仍然高达60%。

  2006年-2007年,韩国市场与全球市场一样经历了上升,目前虽然外资比例从44%降到了(不到)30%,但是股市并没有很大的下跌。这主要是由于,韩国的散户通过投资基金等产品,间接投资了韩国股市,填补了外国投资者离去后留下的空白。而且散户通过基金不仅进入了国内市场,还进入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等海外市场。所以外资比例的下降没有对韩国产生很大影响。

  韩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已减至2200亿美元,虽然韩国仍有4000亿美元的外债,但是总体来讲风险不大。4000亿美元外债中一部分是韩国造船企业预先获得的未来5年造船款项,还有韩国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设立在韩国的外国基金等,而银行的短期负债并不多,风险不大。

  KIKO教训

  记者:韩国最近被曝出发生了货币期权商品——触发式期权(KIKO)案件,因KIKO损失而准备起诉银行的132家企业,损失额达到3228亿韩元。由衍生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韩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李正焕:KIKO是一种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利用汇率进行投机。去年该产品使许多中小企业获利,然而近年来随着韩元的贬值,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业务上盈利,但由于KIKO的损失而面临破产。

  目前韩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对于本来盈利而由于KIKO损失而濒临破产的企业,由银行提供贷款。KRX的政策是,如果上市企业本来盈利,但由于KIKO损失而符合退市条件的,给与2年的宽限期,以弥补KIKO损失;目前正在IPO的企业,KIKO相关损失在审批中不予考虑。

  记者:KIKO的衍生品交易使韩国100多家企业陷入危机。对于场外衍生品交易,韩国是否有更多的监管措施?

  李正焕:此次事件中韩国的大型企业并未受到冲击,一家都没有。1997年-1998年金融危机时,同样由于汇率影响,许多韩国大型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所以这些大企业有了教训,把出口获得的资金进行了对冲消化风险,而没有考虑从中盈利。我想这也对许多中国的企业是一个启示:出口企业不应将收入通过类似KIKO的产品来进行投机。

  事件发生后,KRX组织了一个衍生商品教育团队,并与韩国国家产业工业园签署了备忘录,由KRX的专家直接去各地工业园区访问中小企业,教育他们如何将外汇进行合理的对冲。

  预计各国政府对场外衍生商品的管理和监督更加严格,使场外衍生商品市场进入萧条期。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场外衍生商品领域,我们积极探讨解决方案,以便减少交易相关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