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艰难 欧洲船企欲突围

2009-10-26 10:10:21

   

  去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本来就举步维艰的欧洲造船业更是雪上加霜。现在的欧洲造船业与韩中日相比,已今非昔比,随着 “阿克尔船厂集团”被韩国的“STX欧洲”取代,欧洲已经失去了造船业最后的“自尊心”。欧洲造船业会继续衰落下去,还是寻找出路东山再起,都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欧洲造船业困难重重

  目前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给欧洲造船业带来的创伤非常严重,按照总吨计,欧洲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目前仅为11%左右,且面临着接单困难和筹资困难,同时撤单的情况屡屡发生。据统计,德国船企手持的192 艘新船订单中,已被撤销的有25艘、总价值6亿欧元,其中林得瑙船厂已经陷入资金困境、劳埃德造船厂面临着3.3亿欧元订单撤销以及新船订单不足等问题。其他国家如意大利、丹麦的造船企业也遭遇了撤单、资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东欧的波兰、乌克兰等国的船企私有化进程也面临种种难题。特别是主要生产豪华游船的原阿克尔船厂已被STX 收购,将意味着欧洲在豪华游船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被打破,欧洲将会再次面临挑战。

  欧盟主导下商讨对策

  一系列困难,使欧洲造船业似乎进入了“夕阳产业”行列,但是最近又有一些消息,值得我们关注。日前,欧盟出台了一份名为 “Leadership 2015”的关于推进欧洲造船业发展措施政策。据了解,Leadership2015项目要求欧洲造船业更加集中于技术改革,加快疏浚船、各种海工船、游船和大型快艇等高附加值特殊船舶的建造。在此框架下,欧盟9个成员国家政府代表和船厂负责人与欧洲造船工业协会(CESA)日前举行会谈,会上达成的共识包括:为克服造船业的危机,欧洲各国需要包括补助支援制度的工业政策,需要稳定新船需求的政策以及优先进行新船项目融资等的工业政策。同时欧洲造船工业协会表示,金融危机以后欧洲造船业的情况急速恶化,并强调为克服危机政府需要出台恰当的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各国政策互相协助的重要性,欧洲造船厂协会还呼吁对欧洲水域更换老龄船舶等新造船项目采取积极的促进措施,同时开展项目融资以及新形式的创新协作。

  另外,欧洲委员会(EC)也邀请了欧洲的主要造船及配套设备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政府人士,召开会议讨论欧洲造船业及配套设备行业所面对的挑战和案例,并研究欧洲造船业及海洋工程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欧洲委员会表示,目前正在准备为克服造船业面临的挑战的相关政策立法。除此之外,欧洲造船业协会联盟最近也呼吁相关银行负起责任来,继续支持欧洲造船业发展,确保船企运营资金的可持续性。种种迹象表明,欧洲正在为其造船产业重整旗鼓做准备。

  船配、海工是突围利器

  欧洲在高端船舶的建造水平较高,欧洲造船工业(包括船舶配套制造业)不仅在建造技术、船舶设计和建造软件的发展上领先,在豪华游船和特殊船舶市场也占有绝对优势。最重要的是,在世界船舶配套业每年的总销售额中,约有50%被欧洲厂商占据。在船用设备中,价值比率大的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导航及测量系统、辅助系统、安全及救生系统工程等,欧洲在以上船用设备技术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占据着顶端市场。

  另外,欧洲国家因为开发北海油田而积聚了强大的海洋工程设备建造力量。在目前的海洋平台建造领域,虽然新加坡、韩国等占据上风,业绩卓著,但是瑞典、荷兰以及挪威等欧洲国家则集中作为技术开发商的独特优势而拥有市场的一席之地,特别是与韩国造船企业相比,如勘探钻井船上的关键设备以及包括钻头在内的整套钻井系统的开发等领域,欧洲技术优势明显。除此之外,欧洲船厂擅长建造海洋工程辅助船,其中挪威船厂表现尤为突出,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25%左右。欧洲造船业虽然遭遇问题很多,在金融危机下显得举步维艰,但是欧洲造船企业在海工装备、特殊船舶建造和船舶配套领域依然有优势和发展空间,在当前形势下,欧洲造船业也在酝酿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